ID: 2501798

猫和老鼠 课件+教案 (3)

日期:2025-10-1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354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猫和老鼠,课件,教案
    猫和老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分声部按节奏正确地读童谣《猫和老鼠》,读好童谣中“X.X”前八后十六这个节奏,并读出童谣的情趣。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 2.感受音乐中“猫”和“老鼠”的不同形象,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所描绘的形象。 2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两个声部的节奏童谣。主要由两种节奏性“XX XX|X 0|”“X.X XX |”构成,简短而风趣。第二声部主要是猫和老鼠叫声的象声词“喵”和“吱吱”,节奏为“XX XX|”“XX X|”。童谣将猫和老鼠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童趣。 通过“童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安排,我始终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课堂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兴趣为动力,把学生生活中的童谣和节奏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充分享受节奏和童谣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重点难点 用明亮饱满的声音读好童谣中两个声部,唱出童谣的情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启发诱导,掌握节奏 一、启发诱导,掌握节奏 1.复习歌曲《小动物回家》,随音乐一边律动一边歌唱。 师:小花猫回家静悄悄,说出猫走路的特点,是为什么呢? 生:猫要抓老鼠,所以走路静悄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猫和老鼠》的童谣。 师:学童谣之前,我们先来做个节奏热身。 2.节奏练习,教师按节奏示范读,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 X – | X - ‖ 喵 - | 喵 - ‖ XX XX | XX XX ‖ 吱吱 吱吱|吱吱 吱吱‖ 3.学生练习,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读猫的声音,一组学生读老鼠的声音。 学生恒速反复拍击节奏“X X X X”,嘴里发出动物叫声。一个初步简单的二声部形成,提醒学生既能听见另一个节奏,又不受影响发出自己的声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很自然的找到猫的特点,为后面捕捉猫的动作打下基础,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节奏练习由易到难,猫和老鼠的不同特点加上不同节奏同时表现,简单的二声部更吸引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活动2【讲授】二、学唱童谣,感受情趣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小时候会说的童谣。 2.师:童谣由于它节奏简单,而且节奏感很强,因此朗朗上口。小时候,老师听到、读过许多童谣,下面听老师来说一个。 (1)教师按节奏朗读。 一只 小老|鼠 0|瞪.着 小眼| 珠 0|龇.着 两颗|小 牙|长.着 八字| 胡 0‖ 一只 小花|猫 0| 喵喵 喵喵| 喵 0|吓.得 老鼠|赶 快| 往 回 | 跑 0‖ (2)下面,我们就恒速拍击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童谣。 (3)要求学生读出小老鼠贪吃而又狼狈的形象。 师:童谣中有一个这样的节奏“X.X”,这个节奏叫前八后十六,它的特点是先强后弱,跟老师读,它表现了小老鼠很狡猾,先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望风,没动静就猖狂的偷吃的形象,也表现了猫咪很聪明,它躲在暗处守候,等小老鼠出现就快捷灵敏的抓获的形象。 3.读童谣《猫和老鼠》第二声部的节奏 (1)板书童谣《猫和老鼠》第二声部的节奏,学生拍击出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读出《猫和老鼠》的第二声部。 一 只|小老 鼠| 吱 吱|吱吱 吱| 吱 0 | 吱 0| 吱 吱 |吱 0‖ 一 只|小花 猫| 喵 喵|喵喵 喵|吱吱 吱吱| 吱 0|喵喵 喵喵|喵 0‖ (4)教师与学生配合完整表演童谣,老师读第一声部,学生读第二声部。 (5)用多种形式巩固童谣,师生、男女生、一领众和、分组读童谣。 (6)学生对各组的表现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设计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这样的聆听能使学生全神贯注,思维想象也因此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