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02096

2016-2017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讲):专题21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版)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1619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2016-2017,学年,课堂
  • cover
【教材分析】 本节选材于世界史上册,在世界近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总结,又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背景。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本课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形成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根源或根本原因);B、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实质)的斗争愈来愈烈,导致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组成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核心———德国);三国协约:英国、俄国、法国 (协约国核心———英国) 性质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都是具有争霸性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结果 A、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事竞赛;B、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一战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一战中最为残酷的一次战役,伤亡人数最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1916年(英国首先使用坦克) 性质 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虽然塞尔维亚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根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结果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知识链接: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性质: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2)成员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4)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教师点拨: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双方:同盟国(三国同盟)和协约国(三国协约)。意大利在一战前参加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产物,矛盾的核心是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解决,必然引发战争。 【典例说明】 例1:下列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结果 C.帝国主义国家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方法总结】分析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读懂题目意思,分析选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