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10597

【成才之路】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件+习题+章末小结+限时测试)第19章 原子核 (16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268133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份,原子核,19章,测试,限时,小结
    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山东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 答案:A 解析:汤姆孙利用气体放电管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端,物体与小车A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②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④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则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若有摩擦,则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内力),故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但由于物体粘在B端的油泥上,即物体与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故全过程机械能不守恒。 3.关于核反应方程H+H→He+X,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是n,该核反应属于聚变 B. X是H,该核反应属于裂变 C.X是n,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 D.X是H,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是n,此核反应属于聚变,A正确B错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铀235,C、D错误。 4.(河北邢台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有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减少 B.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C.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则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3条谱线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D.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从能级n=4向n=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55eV 答案:A 解析:根据C=6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A错误;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则紫外线的能量高于3.11eV,而n=3能级的氢原子能量为-1.51eV,因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故B正确。根据光电效应产生条件,原子n=4向n=1,n=3向n=1,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由C选项分析,结合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从能级n=4向n=1发出的光照射时,辐射能量为E=13.6eV-0.85eV=12.75eV,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出的光的能量为E′=13.6eV-3.4eV=10.2eV,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12.75eV-10.2eV=2.55eV,故D正确。 5.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电路,滑动变阻器触头位于ab上某点,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电表无偏转,要使电表指针偏转,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大照射光的强度 B.换用波长短的光照射 C.将P向b滑动 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 答案:B 解析:电表无偏转,说明没有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即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