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 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吗?(学生回答)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那么,北京大学是如何创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二、新课学习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 教师出示图片:举子看榜图。学生回答问题:该图反映了什么制度?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新式教育开端的原因是什么? 3、出示漫画,学生讨论思考问题:这是鸦片战争后的一张漫画,漫画想说明什么问题?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传统的经学已经无法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教师进一步提问,面对这种状况。当时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呢?学生讨论 出示图片:林则徐和魏源,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主张向西方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4、出示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产生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问题:这时中国急需什么样的人才?科举制能不能为洋务运动培养这类人才? 科技、军事、外交人才。 不能。 结论:科举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需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培养近代军事、科技、外交人才,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出示京师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的图片。 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其前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立的旨在培养俄文译员的俄罗斯文馆。1900年因庚子事变被迫停办,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 派遣留学生:1871年,容闳在上海开始招生,被选派少年先在上海进预备学校,补习英文。当时人认为出洋留学吉凶难测,留学生全是平民子弟,没有皇室官僚子弟。1872年夏,第一批平均年龄不足15岁的30名聪颖的幼童,远渡重洋到达美国,学习外语,科学以及技艺,开始了中国官派留学的先河。 5、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①教师出示京师大学堂的图片,介绍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