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12714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5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必修,第一,单元,2课
  • cover
故都的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2)培养在美读中感悟、品味语言的能力。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品味语言。 (2)赏析故都的秋的秋色、秋声、秋味。 (3)鉴赏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三、书目推荐: 当代作家罗兰的散文《秋颂》写得很美。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与底蕴。 四、文本教学 1.导入教学: 在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下,我们要唤醒皮肤对四季的感觉———感受春天的妩媚和生机,夏天的热辣和妖娆,冬天的庄重和素朴,更要感受秋天的高远和丰腴,感受秋天的千姿百态和万种风情。今天,我们大家也来个不远千里,从吉安赶上南昌,更要从南昌赶上北平,跟郁达夫先生一起去品味他眼中独特的北方的秋味。 2.由学生简介作者,教师稍作补充。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896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1年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9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小说《沉沦》为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品。曾经发起和参加过创造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过太阳社。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 3.配乐配图美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二三段。 (2)指明若干名学生朗读后面九个段落。 4.学生作字词整理,教师稍作补充: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来得润(rùn) 潭柘寺(zhè ) 拓片(tà) 一椽破屋(chuán) 不容置喙(huì) 落蕊(ruǐ) 譬如(pì ) 廿四桥(niàn ) 五卅运动(sà) 潜意识(qián) 平平仄仄(zè) 5.文意概括: (1)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称“故都的秋”? 明确:“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既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快速阅读,从文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的句子,说说作者对“故都的秋”怀着怎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学生自由回答: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北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他对故都的秋爱得深,爱得真) 感情:神往 赞美 眷恋 (3)文章主体部分描绘了故都的哪几幅秋景图?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采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庭院静观 清 秋色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槐树落蕊 秋草(枯黄) 灰沉沉的天(灰色) 以 以 秋蝉残鸣 静 清布( 蓝绿) 枣树(淡绿微黄) 情 景 闲话秋凉 秋声:鸽声 蝉声 风雨声 人声 驭 显 清秋胜果 悲凉 情感:神往眷恋 孤独 景 情 6.语言品析: 写景贵在精当,以一当十。说说本文哪些景物描写精彩细腻? 第二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几句运用了排比,句子结构相同,具有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有一种音乐美) 第三段 “...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