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13258

广西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12060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广西,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
  • cover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小组:_____ 编号: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汉时期,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以及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1. 思考与探索“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两汉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等问题,培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1. 认识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依据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治理黄河 (1)原因:水患严重。 (2)概况: ① 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②东汉明帝令 主持修河。 (3)结果:被淹土地变成 。 2.农业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 农具:_____、_____。 作物: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发展———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3-7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丝织品:已经使用 , 的技术也很高。 2.冶铁业: (1)东汉 发明 ,利用水力鼓风 ,它的利用,比欧洲早 ___ 多年。 (2)铁器的_____增加,_____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3)发明了 的制作方法。 (三)商业繁荣(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 (1)内容:汉武帝将地方的 权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2)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 ,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 。 2.商业的繁荣 (1)西汉都城 和东汉的都城 ,人称 。 (2)长安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 (3)市场上的 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思维拓展) 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问题1】 汉代经济发展迅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问题2】 两汉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科技成果? 【问题3】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达标检测】 1.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去黄河下游考察,察看黄河大堤,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汉朝时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明帝 D.汉景帝 2.在江苏省徐州市有一条黄河故道,是黄河夺淮入海的结果,曾经给徐州人民带来多年的水患之灾。历史上曾多次治理黄河,其中有一次治理使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请问这次治理是在(  )。 A.汉武帝统治时期 B.东汉明帝统治时期 C.汉文帝统治时期 D.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 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 A.半两钱 B.刀型币 C.五铢钱 D.银圆 4.下图是“汉代牛耕图”,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是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叫(  )。 A.直辕犁 B.曲辕犁 C.二牛抬杠 D.耧车 5.汉朝时期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6.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 A.文化区 B.生活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拓展延伸】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拨云见日: 1.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汉景帝是怎样做的。 2.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汉武帝 王景 良田 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