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513263

广西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7次 大小:35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西,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
  • cover
导学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班级: __ 姓名:_____ 小组: ___ 编号: ___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能说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复述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2-104页“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二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战 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背 景 ①_____末年,_____割据混战,_____遭到严重破坏。②_____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不断增强。③_____ 盘据河北一带,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 ①曹操基本上统一了_____,想要统一 _____ 。②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_____割据势力的 ,请_____ 辅佐;一个是割据_____的 ,统治比较稳固。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5—106页“三国鼎立的形成”一目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形成的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 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 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据 、 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攻占 。三方形成了一种平衡的局面。 2、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名称(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今名) 魏 汉(史称蜀) 吴 3、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修建许多 , 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2)蜀国: 兴旺, 行销三国。 (3)吴国: 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 (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 的联系。 【合作探究】理解运用历史———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 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比较一下官渡之战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事隔八年,在赤壁之战中,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失败了。分析赤壁之战双方胜败的原因?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2、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奸贼。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达标检测】 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3.魏国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4.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 A.220年 B.221年 C. 222年 D. 280年 5.三国时期的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6.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1)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1)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