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15052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共29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909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河南省,PPT,29张,课件,别了,“不列颠尼亚”,洛阳市
  • cover
课件29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1.了解本文特写的特点。 2.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展示香港回归相关视频,回顾历史背景。 2、学习有关新闻的知识 3、根据时间顺序了解本文写作内容 4、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5、了解本文独特的写作角度 6、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祖国富强了,香港回归了,九七年六月三十号这天,是所有中国人都该感到骄傲的一天,就让我们怀着这份自豪的心情去回顾下这段历史吧。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相关背景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今日的香港美丽的“东方之珠”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选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游艇游艇内部新闻,也叫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 新 闻 的 结 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 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 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旧题新用,意味深长 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寓虚境于实境,匠心独运。《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何创意?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字面上看,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一次降旗: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二次降旗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面色凝重的彭定康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 第三次降旗标志 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背景:港督府变迁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时间脉络清晰描写场景的角度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