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365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94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6课,枣核,教案
  • cover
六 枣核(萧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能理清并且说出文章的大致思路。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字词进行简要赏析。 4、能展开合理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述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理解以枣核设置悬念构思文章的巧妙之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收集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诗句。 2、分发资料:走近萧乾。 掌握生词字形和读音。 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 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着《尤利西斯》 (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后,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后一圈。最后二字就意味着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   《尤利西斯》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酝酿十多年,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的《尤利西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亦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尤利西斯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的拉丁名字。布卢姆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生活的坎坷,仍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作者在作品中,将主角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对照着尤利西斯十年飘泊的生活。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品味一段温馨美好的情感。 (幻灯投影,并放歌曲《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提问: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歌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听来让人感叹不已。 2、在你们不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没有过离家的经历呢?比如住校读书,比如外出旅游,比如参加军训等,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先回忆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发言,视发言情况,决定发言人数,一般三四位即可,教师针对学生发言内容和语言组织等作适当点评。) 3、对家的依恋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共同的情感。是啊,家乡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家乡是我们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血脉。从古自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赞美过它,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有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名句,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吟咏故乡的诗词歌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