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3813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上《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59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语文,八年级,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柏杨以及主要作品。 2.朗读课文,摘抄本文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 3.熟读课文,试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了解文中书主和恶客的表现。 2.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文章在以现代文为主的行文过程中时而穿插庄重的文言文,时而又运用通俗的口语的艺术效果。 3.揣摩作者的思想,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学生一定会答,“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对,我们都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丑陋,并把它改掉。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今天就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毫不留情的指出某些国人缺点。我们都用镜子照一照,这缺点你有没有?(板书加粗的字) 板书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2.了解作者及文章出处。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其生平。 小组交流回答:作者是柏杨,1920年生,当代作家。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主要作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课文选自《西窗随笔--柏杨杂文选》。 3.展示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今天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些学习目标来展开学习。(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了解文中书主和恶客的表现。 (2).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学生自由读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读准下列划横线字音。 榔头(láng) 诅咒(zǔ) 迄今(qì) 干没(ɡān mò) 杜暹(xiān) 戋戋(jiān) 恐吓(hè) 歃血(shà xuè) 提示:出示幻灯片,先自己读,再小组交流,最后回答。师相机出示注音,齐读。 2.我要解释: 干没 对牛弹琴 歃血 潸然泪下 物极必反 出示词语,找生答。师相机补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朗读后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找生读,师相机指正) 三、精读课文,把握内容 1.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后思考下列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问题: ①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活动: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师友合作交流,再共同展示。师补充总结如下: ①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酒柜代替书柜。 ②借书不还,恶言相告。 ③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2.师追问: 作者批评了哪一种人,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要求:师友交流,展示成果。(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 人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答,教师补充总结。 四、合作探究,仔细品味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自己找,再小组间交流,展示。 2.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 学生活动:学生先个人标画,再分组交流,最后班级内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要做好两方面。 一是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 学生能找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