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6311

第八课 致女儿的信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469363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八,女儿,课件
    课件24张PPT。 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八课 致女儿的信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目标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教学重难点激情导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自主预习案【课题解析】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神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走近作者】 自主预习案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等教育专著。主要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字词梳理】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刹那( )   麦穗( )   一抔( ) 衰败( ) 萌发( ) 宿愿( ) 繁衍(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zhù( )立   迷huò不解( ) 忧yù( ) shǔ光( ) tǎn tè( ) 怒不可è( )chàsuìpóushuāiméngsùyǎn伫惑郁曙忐忑遏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心神不定。 ② :逐渐增多或增广。 ③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④ :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⑤ :没有能比得上的。 ⑥ :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⑦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自主预习案忐忑繁衍一抔黄土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真谛朗读课文自主预习案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 (2)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交流点拨]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合作探究案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交流点拨]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合作探究案2.学生品读并讨论全文主旨。 [交流点拨]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