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7345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62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第8课 辛亥革命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等主要革命活动,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知道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小故事,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查看和利用《辛亥革命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建立全国形势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等主要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孙中山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县城学校,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2.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播放视频: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走进孙中山。加深学生对孙中山的直观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领导了著名的辛亥革命。(展示标题、学习目标)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学习新课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结合学案自主学习。 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名称 时间 地点 纲领(口号) 性质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在--发动起义,1912年元旦在--建立中华民国政府。 【合作探究、互动学习】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活动一:学生小组检测自主学习题一表格完成情况。 提示:展示幻灯片: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 探究一: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所学知识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如何与同盟会革命纲领相对?三民主义的内涵?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二)、武昌起义 提示:播放《武昌起义》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展示:幻灯片《辛亥革命形势图》。 活动二: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武昌起义”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视频和利用《辛亥革命形势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武昌起义的胜利和起义后全国革命形势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武昌起义胜利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否意味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武昌起义胜利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否意味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