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8652

2016年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20881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年,ppt,46张,课件,巩固,国家
  • cover
课件46张PPT。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侵略和签定《尼布楚条约》等。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识,奠定中国的版图。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穆宗 同治 1861-1874 ←德宗 光绪 1875-1908 ←溥仪 宣统 1908-1911↓文宗 咸丰 1850-1861 →宣宗 道光 1820-1850 →仁宗 嘉庆 1796-1820↓圣祖 康熙 1661-1722 ←世宗 雍正 1722-1735 ←高宗 乾隆 1735-1795↓世祖 顺治 1643-1661 →太宗 天聪 1626-1643 →太祖 天命 1616-1626清朝皇帝世系表圣祖 康熙 1661-1722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年号 康熙(康,安宁;熙,兴盛)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8岁登基 14岁亲政 在位61年 享年:69岁 属相:马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陵寝:景陵(清东陵)   父亲:顺治帝 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 子女:35子,20女 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6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失意:三丧皇后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 康熙简介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背景说明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在中央鳌拜专权,在地方割据势力尚未清除,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息,对边疆地区如台湾和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势力东来,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 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二、主要措施1、平定“三藩”之乱(三藩、策略、意义) 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时间、意义) 3、平定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4、多伦会盟(知识链接) 5、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加强对西藏管理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6、抗击沙俄侵略,订立《尼布楚条约》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漠 西 蒙 古漠 北 蒙 古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满汉矛盾权臣鳌拜专权 走近康熙西藏三、结果和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为今天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清朝前期的领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近的钓鱼岛、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抵制外来侵略对康熙帝的评价康熙帝的自我评价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对康熙的评价关于康熙学习继承汉族文化的评价人们常把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其政绩来肯定。 但作为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立统一体,其中民主与专制、发展与静止、开放与封闭、唯心与唯物并存。 他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重建封建秩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他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忽视了法随时移、民贵君轻、天下大同等学说,大兴文字狱,造成了思想上的禁锢;更是抵制了外来先进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和压制了本国的民主思想。关于康熙帝的经济决策及其评价1、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固守农本思想 实行“更名田”。更名田又叫“更名地”“更明地”,明朝藩王田庄遍布各地,明末农民战争中,明代诸王宗室大都被杀被逐,丧亡殆尽。清初许多农民继续耕种藩王田庄的土地,也有部分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抛荒。康熙八年(1669年)政府下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产,号为更名地,永为世业”,更名田的实施,对于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荒地起了一定的作用。 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是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为了保证丁税征收,掌握人口实数,清廷实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