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077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5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
  • cover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4、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回顾积累写雪的诗篇导入新课: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灰、了无生气的世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世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曾描绘过雪景,在他笔下,这个被冰雪覆盖的世界又有一番怎样的情趣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沁园春 雪》。(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教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从诵读入手,来领读全诗。同学们认真听,标出需要注意的字词,并说说听读后的感受。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2、读准加线字的读音 分外fēn 莽莽máng 妖娆ráo 折腰zhē 稍逊风骚 sāo 成吉思汗hán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4、交流听读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首词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5、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的清涧县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模仿录音自读,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 2、读后归纳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归纳: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探讨朗读,品味语言 赏析词作上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由“望”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具体写北国风光。重读“望”,它一字领起了描绘长城、山脉、高原这些雄伟景观的词句。写的是实景。 3、“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想象雪后日照的壮丽景色。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气象。 4、小结: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虚实结合,动静相称。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赏析词作下片: 1、“江上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承上启下过渡句,由写景转入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 2、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评论。“惜”重读停顿,定下了评论基调,意味丰富。 “惜” 含褒义,肯定了秦皇、汉武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又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短于“文治”的不足。 3、“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