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4730

父子离别意 背影显真情——《背影》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9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背影,父子,别意,真情,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父子离别意 背影显真情 ———《背影》教学设计(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朱自清的相关介绍,阅读印刷材料《朱自清和他父亲的故事》。 2.阅读课文,积累生词,梳理课文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进行细致刻画的写法。 2.通过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情感。 3.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迪。 评价任务 1. 通过阅读,梳理出文中所记叙的事件。 2. 初步感知人物的一言一行所传达出的情感,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精读课文,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介绍朱自清和他父亲的一些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投影展示)在现实中,朱自清的父亲是一个带 有浓重男权主义色彩的男人。为此,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朱自清与父亲曾有过龃龉。原因是父亲娶妾,导致家庭失和。后来朱自清曾两次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都没有成功。朱自清在扬州教书时父亲还擅自通过校长把他的薪水全部给支走,使得朱自清不得不靠向朋友举债度日。所以才有了课文开头讲到两年余里和父亲不相见的事情发生。晚年的父亲朱鸿钧实际一直挂念这个在外讨生活的长子,可传统的“父子纲伦”使他不愿向儿子认错,于是就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 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 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介绍作者和他父亲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一个立体的生活化的父子形象,同时也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缘由。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封家书令长久离家的朱自清先生心潮难平,虽然对父亲的成见积郁在心,但想起父亲近年为人处事的艰难,想起父亲信中说的大去之日不远,不禁心生内疚、感恩之情,《背影》一文便在这样的情感交汇中产生了。 这里的情感铺垫,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由此进入第二环节。 二、听读课文 把握内容。 播放电视散文《背影》(20分钟),提出下列听读要求: 1.圈点勾画生字新词。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勾画出父亲的四处背影,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儿子流了哪四次泪。 提出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带 着任务听读。在听读中学生们初步感知了文章忧伤而哀愁的情感基调,理出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基本明晰了课文的脉络。 点拨明确: 1.“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1)祖母死了 (2)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2.文中写到了父亲哪四次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其中,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背影”作了细致的刻画,这处“背影”的描写最为感人。 3.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了哪四句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几句话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 文中儿子共流了哪四次眼泪?为什么? (1)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