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961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7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
  • cover
幽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会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板书《幽径悲剧》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 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 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揭示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三、检查预习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 释题:师:我们不要看课文内容,你认为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进行自由猜想)同学们都猜了很多,文章到底是写的什么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你们能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语句,读完后交流;并请你们谈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点评作准备。学生读完后交流,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点拨。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指导他们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真是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六、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 先描写了“今年春天”所见的吓人景象“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