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4002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课件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6261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课件
  • cover
课件40张PPT。《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五 十 步 笑 百 步。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富 贵 不 能 淫, 贫 贱 不 能 移, 威 武 不 能 屈,?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孟子名言名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坚信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大丈夫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彩。其行文坦露,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摆出论题,提挚全文。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攻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 凭,靠。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译: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 畔,通“叛”,背叛。 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