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有关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武装推翻清政府 C.都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D.几乎在同时登上历史舞台 3.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5.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向地主收买土地 6.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C.组织强学会 D.戊戌变法 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C.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斗争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9.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0.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戊戌政变的发生 11.20世纪初,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12.小明的爷爷今年(2016年)恰好满九十大寿,即1926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十六年 13.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四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受到清政府重用 B.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14.2014年8月16至28日,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 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6.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第II卷(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