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0157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设计1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19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 cover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1、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由此培养爱国情怀,并使之认识到五四精神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五四爱国运动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 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 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 它为什么会发生呢 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 (二)新课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教师首先放映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和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下面几段材料: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回答: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 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出如下内容: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关于“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建议教师首先简单提问学生: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背景、目的是什么 然后向学生展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 最后介绍巴黎和会对于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予以拒绝,此时教师出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 关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初步胜利”,建议教师首先依据教材小字部分向学生介绍5月2~3日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最后由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从运动中心、领导阶级、运动主力、最终成果等方面考虑),教师做出相应补充。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然后教师依据教材做出以下补充分析: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过程中,青年学生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