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49

2009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521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09,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
  • cover
2009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专家解读考点:     根据课标精神,文学作品(主要指散文和小说)阅读考查包括: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结构,明确文章思路;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指小说而言);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   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文一般来自课外,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强烈的时代气息、多元化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侠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1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  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5月14日,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2.文中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   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