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6433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90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二
  • cover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使学生理解“善劝”好学”的意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立志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评价任务设计:通过朗读来检测学生是否会划分节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来掌握学生是否理解文章。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理解,“善劝”“好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及时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指导学生在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的基础上,再现当时情景及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先分享一下这样一句格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一起来体悟学习的重要,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一)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 吴国的国 君。劝学,勉励学习。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二)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结合注解来了解一下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知识能力目标) 1.教师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结果如何?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教师朗读,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知识能力目标)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积累词语(知识能力目标)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2、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知识能力目标)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3、学生疏通文义,理清思路. 口译课文,画出问题,小组探讨。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4、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围绕学习的意义做一小结。 五、情景再现,表演评价。(教学重点2)(此活动流程稍作调整,先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把握语气语调,然后进行表演评价) 1.表演故事。领会文中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