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7884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解析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76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6-2017,国家,解析,测试,单元,斗争
  • cover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 1.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 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 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1860年,曾国藩在作 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 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 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 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 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 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 9.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10.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 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 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12.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