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7896

2016-2017学年度[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陈涉起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59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6-2017,学年度,大版,九年级,语文,陈涉起义
  • cover
《陈涉起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知识;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掌握本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精读,掌握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领略农民起义领袖的风采。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根源及作者对陈涉揭竿而起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十五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我们学习《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搜集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及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知识。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三、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记叙,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极有地位。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四.创作背景 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迁的父亲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续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为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20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沅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35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是出于无奈,意在等待机会报答汉朝,因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五.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人 辍耕 点缀 掇 啜泣 怅恨 苟富贵 嗟乎 鸿鹄之志 闾左 谪戍 戊戌 当行 已失期 以数谏故 罾 丛祠 篝火 陈胜王 忿恚 佐 毋斩 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