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8185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48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课,红军,建军,万里长征,教学设计
  • cover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1教学目标 1、记住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时间和领导者及意义;记住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井冈山会师;记住长征的起止时间;记住遵义会议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对历史故事、战争影片感兴趣,但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弱。本课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都是学生熟知的,即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中接触到一些,因此有些知识可由学生来讲述。但是,学生对本课几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很清楚,还需要教师将学生已有的零散历史知识综合归纳起来,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上升到因果关系的层面上。 3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些历史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课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对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讲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理的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本课中还有一些知识细节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建制和名称的变化:南昌起义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后来有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方面军等名称,容易混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展示(学习)目标———预习检查———对查互学———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活动2【讲授】●教学情景 1、课前回顾: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 明确: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在北伐胜利进军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了。 活动3【导入】教学情境 2、导入: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面对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活动4【讲授】板书课题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活动5【讲授】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活动6【活动】个人自学内容 问题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 问题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创建革命根据地? 设计意图: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原因。 问题3: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知道长征的原因、结果。 活动7【活动】对查互学 ⒈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⒉对子间针对自学指导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⒊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查互学后任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长主持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将要展示的问题书写到黑板上。 活动8【活动】展示解惑(问题与活动) 师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