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48327

2016-2017学年度[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75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6-2017,学年度,长春,八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 cover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采纳、接受 ) 2、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 3、臣之妻美我者, 私我也 ( 偏爱, 动词 )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5、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6、王之蔽甚矣( 受 蒙蔽 )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 ) 9、时时而间进 (不时,有时候)( 间或偶而 ) 10、期年之后 ( 一周年) (三)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