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51096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2758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试卷,答案
  • cover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试卷(含答案) 1.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其主要的原因是(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解析】 电视机内部高压使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2.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一条比下面输电线细的金属线,它的作用是(  ) 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B.传输零线的电流 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 【解析】 本题中的输电细线起着与避雷针相似的作用,通过放电中和周围空气中的电荷,可以防止雷击.选项C正确. 【答案】 C 3.人造纤维比棉纤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 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 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 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 【解析】 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 4.如图1-3-2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避雷针模拟实验 图1-3-2 A.A金属柱 B.B金属柱 C.A、B金属柱同时 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 【解析】 根据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尖锐程度有关可知,A金属柱尖端电荷密集,容易发生尖端放电现象,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5.如图1-3-3所示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它由金属管A和管中金属丝B组成,有关静电除尘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3 A.A接高压电源负极,B接高压电源正极 B.煤粉等烟尘吸附电子后被吸在B上 C.靠近B处电场强度大,B附近空气被电离成阳离子和电子 D.煤粉等烟尘在强大电场作用下电离成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在B和A上 【解析】 静电除尘的原理是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负极.圆筒中气体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故A、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6.静电复印是静电应用的一种.其核心部件硒鼓表面镀硒,硒在没有被光照射时是很好的绝缘体,受到光照射立刻变成导体.工作时,先将硒鼓接地,并充电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然后通过光学系统的工作,将原稿上的字迹投影在硒鼓表面.如图1-3-4所示,硒鼓上的静电潜像是没有被光照射到的地方,即原稿字迹的影.则硒鼓表面带电情况是 (  ) 图1-3-4 A.静电潜像部分将保持正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 B.静电潜像部分将出现负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 C.静电潜像部分正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保持正电荷 D.静电潜像部分正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出现负电荷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硒在无光照射时为绝缘体,受到光照时变成导体,曝光时,静电潜像部分没被光照,仍为绝缘体,保持正电,其余部分变为导体,故A正确. 【答案】 A 7.如图1-3-5所示,先用绝缘细线将导体悬挂起来,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接触A点,再用小球与验电器接触.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C部位的带电情况,则(  ) 图1-3-5 A.与A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 B.与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 C.与A、B、C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一样大 D.通过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