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习目标: 知识结构(课前自主预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原因: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_____ 、促进_____ 经济迅速发展。 2、表现:①农业方面: 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_____提高,开垦土地,采用_____,更新_____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 ⑵农村社会的变化:农村_____加剧,富农和一些地主经营_____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_____ 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工业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⑴条件: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_____ ,(资金)扩大了工业品的 _____;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_____ 工业发展。 ⑵状况: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_____ 向_____ 的过渡。 3、不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远远_____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 _____ 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_____ 。 困惑与疑问: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为了使 _____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体制:⑴措施:参照西方 _____ 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 _____ 。⑵评价:在_____ 发挥作用,但实际权力掌握在沙皇任命的_____ 手里。 ②司法制度:⑴措施:废除_____ 制度,建立_____ 制度和_____ 制度,实行_____ 。⑵局限: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 ③军事:⑴措施:缩短服役_____,实行 _____ ,建立西方式的_____ 体系,⑵影响:促进了军队的_____ 。 ④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_____ ,允许引进_____。 3、结果:①局限:改革后仍然是一个_____ 国家。②意义:客观上使西方_____ 和_____ 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 _____ 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困惑与疑问: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社会矛盾加深:①原因:⑴改革的性质:_____实行的自上而下的 _____ 改革。⑵改革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_____ 。⑶改革的局限:保留了大量的 _____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_____ 日益激化。 ②表现: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 ,又需要依附 。⑵农民阶级:受 压迫,社会贫困,反抗斗争不断。⑶平民知识分子:走上 的道路,逐渐形成 。(主张:反对 ,痛恨 对农民的剥夺;也不满意 制度,否认 的先进作用;认为 才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实践:因没有得到 的响应,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后分化。) 2、沙皇遇刺:民粹派分化后,有些人主张通过 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行动。1881年3月, 遭暗杀身亡。 困惑与疑问: C、能力拓展:探究俄国与其他国家在近代化发展方式上的异同。 课堂学习 A、综合概括: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B、合作交流: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那他为什么会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A、同步探究: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请作一简要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