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57457

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导学案 (2)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12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大唐,盛世,奠基人,唐太宗,导学案
  • cover
第2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设境亮标】 省教学要求: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自主研读】 一、玄武门之变 二、贞观之治 1、含义: 2、表现(原因): 用人、经济、法制、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三、晚年反省: 四、对唐太宗评价: 二、摘疑 【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纷争的年代,孟子满———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用游列国,上说国君,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应推行“仁政”。“仁政王道”必须与广大民众的利益相连,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实现社会和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太宗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材料五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引自《贞观政要》 回答: (1)据材料二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实践孟子主张的重大措施及效果?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