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5842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9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 cover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了解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经过和初步成就,知道党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211工程”等重要概念。 2.理解: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艰难历程,领会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3.运用:认清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知道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懂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和【资料回放】,分析【学思之 窗】的内容和“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等图表,掌握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新中国教育事业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2.新世纪的我国教育面临挑战,我们须更加努力,促进教育事业更快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一首永远 谱写不完的诗篇。教育赋予人类智慧与美丽,赋予人类进步的力量。所以,我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希望工程宣传画里那双充满渴求的大眼睛,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新课学习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制度创立的措施及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 措施:人民政府先是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并进行初步改革;同时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 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并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特点: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过程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2)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3.成果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动乱中的教育 1.“文革”初期教育受到的冲击 在全国一片混乱的形势中,各地大中学校纷 纷“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到各地进行大串联。不久,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但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学校秩序早已陷入混乱之中。“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国中小学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2.高等学校升学考试制度的废除 197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恢复高 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改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学生“学习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原地区工作”。它实际上停止了从高中直接升人大学的传统做法,同时也废除了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然而,由于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发挥,教学秩序又难以保证,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3.“文革”的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思想混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