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58518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石山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学习自我小测-25短文两篇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50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辽宁省,七年级,短文,小测,自我,学习
  • cover
自我小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kuà)     与日逐走(zhú) B.欲得饮(yìn) 邓林(dèng) C.颛顼(zhuānxū) 水潦(lǎo) D.尘埃(ái) 天柱折(sh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北饮大泽(      ) (2)昔者(      ) (3)地维绝(      ) (4)故日月星辰移焉(      )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北饮大泽。 (2)(  )弃其杖,(  )化为邓林。 (3)(  )怒而触不周之山。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则神话。 B.《夸父逐日》中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表现了夸父的不自量力。 C.《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D.《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代人民解释自然现象成因的神话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甲】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道渴而死。 (2)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7.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8.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你认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真的吗?千百年来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故事? 9.探究【甲】【乙】两文,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2题。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①发鸠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讠交: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堙:填塞,堵塞。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鸟焉(于此) B.其状如乌(它的) C.是炎帝之少女(判断动词“是”) D.故为精卫(变成) 11.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精卫外形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2.这篇短文的体裁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3.大禹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自2007年开始,公祭大禹陵典礼已经升格为国家级祭奠,继承和发扬大禹精神成为我们时代的需要。现在请你根据下面的链接文字,用几个词语或短句概括出大禹精神的实质内涵(要求尽可能全面)。 链接:据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方法是用息壤来堙塞洪水,结果洪水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泛滥。鲧死后,禹继承父亲的治水大业,他认真汲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禹领导天下百姓劈山开河,历尽千辛万苦,不停地治水,其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家去看一看妻儿。这样用了整整十三年,大禹共疏通了九条大河,无数条小河,填平了亿万个很深的大水坑,终于平息了水患。 大禹精神:_____ _____ 14.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