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61189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件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5891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科举制,创立,课件
  • cover
课件21张PPT。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一、科举制的诞生 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课本思考: (一)科举制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二)科举制诞生之前国家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三)科举制之前的这种选官制度又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开始用 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 官吏。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 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古诗鉴赏 通过阅读古诗,思考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1、阅读古诗结合课本,找出唐太宗完善 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gu《唐摭zhi言》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了解一下: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考取状元!2、阅读古诗结合课本,找出武则天完善 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3、阅读古诗结合课本,找出唐玄宗完善 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励学篇》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 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 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科考试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扩充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殿试、武举三、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解读 结合史料,小组讨论: 思考科举制的实行, 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如果你穿越时空重回唐朝,成为一名唐朝的教育部工作人员,你能为科举制的发展提几条意见或建议吗?考试内容: 自然科学、联系实际 考试形式: 多样化 应试范围:社会底层人民、妇女考试制度:公平、公正考试趋势: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 2、武则天时期:开创殿试、开创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