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68571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案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205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教学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是国内社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有三个目:第一目是辛亥革命的酝酿,此目讲了两个内容,一是兴中会的成立,二是同盟会的成立。第二目是武昌起义。第三目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目讲的是辛亥革命的性质、结果和影响。21·世纪 教育网 本课的重难点是: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因此用问题解决法来突破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是比较常见和有效的。在讲解时要注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对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不必深入分析,讨论和评价。在讲武昌起义时,要对武昌起义后的形势进行适当的分析,特别是要加深学生对革命面临失败危机的认识,为后面分析评价革命的失败作铺垫。在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目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层次清楚、要点突出,便于记忆和掌握。要关于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提出带有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索,得出结论,切不可死背条文概念。2-1-c-n-j-y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障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21·cn·jy·com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21 cnjy com 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来源:21cnj y.co 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教师谈两岸四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时事,适时展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的图片,导入新课。 2、教师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①学生读图。②学生交流。 课内探究 1、教师展示孙中山先生肖像的图片,提出学习目标: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学生自学,完成《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比较表》,然后由教师小结。 2、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武昌起义》。教师播放电影片段《武昌起义》,学生观看了解其经过,感受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精神。2·1·c·n·j·y 3、教师提问:辛亥革命成功了没有?学生自由交谈。 4、学习反馈: 正方:辛亥革命成功了。首义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独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