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69722

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29张)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74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师版,新版,15课,先进,科学技术,29张
  • cover
课件29张PPT。 了解造纸术,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知道《九章算术》。学习目标先进的科学技术小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个累啊,自是不言而喻了。汉武帝的烦恼 想一想,我国古代曾用过哪些东西作为书写材料? 我国曾以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等 为书写用具。 书写材料的变化 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用什么做书写材料吗? 最早的纸西汉灞桥纸早期生产的纸有什么缺点? 蔡伦怎样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原料的切、踩和清洗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混合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抄纸、晾晒和纸张的整理蔡伦在监督造纸造纸术的积极作用造纸术传播的意义 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是否也存在一些缺点呢?造纸术的消极影响过量砍伐树木水土流失,山洪暴发造纸术的消极影响纸厂排污,污染河流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热爱医药专业,很重视临床实践,时时“平脉辨证”,认真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在长沙做太守。当时,他还时刻不忘自己的临床实践,时刻不忘救治人民的疾苦。但他毕竟是个大官,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又不能随便接近普通老百姓。这怎么办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群众进来。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挨个地仔细给群众治病。时间久了,形成惯例。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 故事一:“坐堂”的来历: 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博采众方”,和同行交流经验,张仲景到了繁华的都城洛阳一带行医。当时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诗人。他和张仲景交往密切。在接触中,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作家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有一天,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故事二华佗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神医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