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0181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马说》导学案(教师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134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8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马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通顺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4、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5、归结文章的写法及中心思想。6、正确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重难点 1、通顺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3、归结文章的写法及中心思想。4、正确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学 法 指 导 1、概述《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2、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3、注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低贱的人。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以,把,用。称,称呼。千里:日行千里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i二声):吃一顿。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食材。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代千里马。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