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04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33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7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谢中书书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仅用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欣赏“美”上,而欣赏美的方法则是通过“读”来实现。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个人读、齐读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美的享受中用情去读。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下边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乐配画朗读。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水美。(二)初读课文,感知节奏美。 (三)再读课文,欣赏结构美。(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五)研读课文,体会意境美。(六)小结, 引发共鸣 (七)拓展延伸,驰骋想象。 (八)诵读课文,体悟情感美。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美丽的风景。(播放风景视频),大家从眼前的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生:山,水,树…… 师: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树呢?请大家来具体描绘一下你眼前的这幅画面。 学生活动:我知道,我来说。(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眼前这幅画面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明水 秀,绿树成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题。 师: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谢中书”是个人名,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 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中书”是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由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背景情况。 出示幻灯片明确: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21教育网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