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一、选择题: 1、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弘扬佛教文化 B、用佛教来减轻自己的罪过 C、借助佛法维护其统治 D、兴趣所致 2、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其宣传的内容都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升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4、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5、《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 A、内容丰富 B、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 6、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的作者是( ) A、班固 B、司马迁 C、王充 D、张陵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8、右图,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经过几年的发掘,这是本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该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阿房宫遗址 D、敦煌莫高窟 9、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① 在陕西临潼发现的大型艺术群像 ② 展现秦军统一六国的磅礴气势 ③ 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④ 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 A B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材料二的话是材料一的人物说的,他是谁? (2)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材料一中的A人物是在受了酷刑之后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完成B史书的写作,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1、请说说佛教传入中国后和道教兴起后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A D D 序号 6 7 8 9 答案 B A B D 二、非选择题 10、(1)司马迁 (2)西汉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4)言之有理即可。如:司马迁有远大理想;有严谨修史的态度,注重史料的真实性,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实地调查,有顽强的毅力、高尚的品格等。 11、答案要点: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符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而劳动人人在长期的被压迫生活中也得到精神寄托,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