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6196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28220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审美,自律,课件,教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解析“审美自律”的内在意义,即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表达艺术美和个人独特风格形式之美的; 2.通过对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审美自律”的理解,初步了解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2学情分析 1.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鉴赏能力,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2.相比更专业的美术术语而言浅而易懂的美术词语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印象;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课堂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氛围,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享以美得感受。 3重点难点 1.对美术作品“审美自律”的理解; 2.简单了解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这里展示了两幅山水作品,同学们观察它们的不同。 学生赏析作品:第一幅是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描绘了锦鸡落在芙蓉枝头,压得花枝下垂摇摆,锦鸡扭头凝神注目飞碟,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体现了赵佶提倡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另一幅是朱耷的《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傲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章法的布局,从而形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教师补充:诸多慧智心灵的中国古代画家独抒己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我国绘画史上诩诩生辉,撰写出瑰丽的美术篇章。这些美术风格的不同也就是艺术家的“审美自律”。 教师小结:“审美自律”的含义:一是指美术家不是为某一阶段、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是艺术家主动追求目标。即:继承和创新) 活动2【讲授】:在《兰亭序》中的审美自律 1.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看他是如何运用笔墨线条抒发情感的。 学生赏析: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书法结构。 教师小结: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兰亭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了解怎样用书法去表现感情。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尊称为“书圣”。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各流派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孙绰,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这天天气晴朗,名士们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于是有人将斟满酒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在谁的跟前,谁就饮酒赋诗,共作37篇诗,王羲之作序以存念,他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酒性而作。手稿共28行,324个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到达“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 活动3【活动】:思考与交流 多媒体展示《兰亭序》中“之”字图片。 教师讲解:这是《兰亭序》中20个“之”字,但这不是刻意去书写的,为何? 教师提出问题:《兰亭序》“之”字在结体、用笔上差别很大,如果将它们在作品中位置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不能互换,篇章结构不和谐。 教师小结:书法讲究笔墨气韵生动,《兰亭序》是即兴书写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情绪,一气呵成,自然随意。每一个“之”的体态和美感都各有不同,即使王羲之日后也无法写出如此率真流畅的作品。可见其在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之上,运用笔墨线条表现当时的情感。 活动4【讲授】:什么是文人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绘画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鼎盛时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经历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文人画。 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