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奏响色彩的旋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能深入学习和理解绘画的色彩造型语言,了解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中获得对运用不同色彩对比与调和方式的美感体验;学会通过一定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手段来获取各种色彩表现经验;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色彩表现语言运用于色彩绘画的研究性学习之中;能够养成主动观察与分析生活中各种色彩现象关系的学习意识,培养对绘画色彩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练习检验学生对色彩理论和规律的掌握程度。活动始终围绕对不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方式及手段进行尝试性练习来展开,帮助学生在色彩的练习实践中建立研究色彩、运用色彩表达绘画语言的意识。 第一个,活动主要侧重于通过对同一绘画主题下不同的色彩调和方式所产生的色彩对比关系的分析,获得初步的色彩分析与调和能力。 第二个,活动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方式进行招贴画设计,提高对绘画色彩表现的综合运用能力。 3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中不同绘画作品的色彩对比关系进行欣赏与分析,学生能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对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的初步认知,理解绘画中色彩对比的强与弱是根据作品表现主题与意图来选择或确定的。然后设置的“思考与交流”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及类似色的色相对比关系在绘画主题表现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不同色相对比方式的运用与分析,认识基本的色彩对比与调和规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色相在对比色的认识 从色彩与音乐的共性中切入教学,很显然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绘画中的不同色彩对比现象的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接下来通过对教材中不同绘画作品的色彩对比关系进行欣赏与分析,学生能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对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的初步认知,理解绘画中色彩对比的强与弱是根据作品表现主题与意图来选择或确定的。然后设置的“思考与交流”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及类似色的色相对比关系在绘画主题表现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不同色相对比方式的运用与分析,认识基本的色彩对比与调和规律。根据学生练习中所产生的色彩调和问题,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色彩的调和方法,在尝试练习中,逐步形成追求色彩和谐美的审美意识。最后综合已知,要求学生根据绘画表现主题和意图,适当选择不同的色彩调和方式完成一幅色彩作业,并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提升学生对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表现及分析能力。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说:“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有如绷着许多根弦的竖琴。艺术家是拨动琴弦的手,只要接触一根根琴弦,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的确,色彩与音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可以超越对物象的描述,直接诉诸情感,实现其艺术使命。教材从色彩与音乐的共性特征切入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这种艺术间的“通感”来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绘画中的不同表达方式,进一步体验与认识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递与表达内心情感进而去探究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种种规律。教材选择的4幅作品中,《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色彩的纯度对比。《荷》是色彩的明度对比。《国王的悲哀》是一幅典型的色相对比运用的范例,画家马蒂斯运用粉色、绿色、蓝色的色块形成对比,用黄色的菱形树叶打破四边形色块的稳定,极为戏剧化的场面中,虽然没有透视,但色块的重叠同样体现出了空间,让我们从平面化的色彩中感受到光的存在;黑衣绿脸的国王斜置于紫蓝色的背景中,造型被简化成没有任何表情的平面形象,右上方的人物呈现出黑白两色,与国王白色的手遥相呼应,象征的是死神及某种命运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下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