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80546

2016-2017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语文(上)《外国诗两首》课件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2499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2017,外国诗两首,语文,九年级,学制,学年
  • cover
课件54张PPT。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歌唱自然,赞美自然———诗歌的永恒主题。田园诗中国田园诗的特点:标举隐逸 寄情山水 歌咏田园生活 例如:<<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注音栖息(? qī? )??? 草茸茸( róng ?) 欢嚷(rǎng )???喧响( xuān )? 树篱(lí) 浸(jìn)水?????璞(pú)玉 多音字晕? 【(yūn)晕倒??? (yùn)昏晕】??? 撒【(sā)撒网? (sǎ)撒种】 悄【(qiāo)悄悄??? (qiǎo)悄然】 释义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和诗意。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蝈蝈与蛐蛐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仅25岁。?听录音,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这首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把握诗的语调、重音和停顿。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图景?1、描写盛夏里蝈蝈的乐音。 2、描写冬日里蛐蛐的歌儿。带着关键词,理解课文。第一节从来、乐音、争先、盛夏的豪华、舒适第二节寂寞、宁静、弹起、暖气仿佛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 的颂歌,他通过对盛 夏“蝈蝈的乐音”和冬 日“蛐蛐的歌儿”的描 写,赞美“大地的诗 歌从来不会死亡”。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你觉得这首诗有何艺术特色?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4、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前后呼应联想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