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8686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8160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课件网) 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四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激情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自主预习案 【课题解析】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自主预习案 【走近作者】 丁肇中,1936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字词梳理】 自主预习案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肇( )  埋没( ) 彷徨( ) 嘹望( ) 儒家(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荣xìng( ) 授yǔ( ) 清tán( ) 不知所cuò( ) 格物致zhī( ) zhào mò páng huáng liáo rú 幸 予 谈 措 知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修身齐家: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 ②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③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④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⑤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⑥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安置、处理。 ⑦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自主预习案 自主预习案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交流点拨]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开篇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的科学含义。再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即格物致知的必要性。结尾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合作探究案 1.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格物致知”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格物(途径)致知(目的) 现代学术:实验 事例:尝梨 麦哲伦环球航行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以什么事例来论证的? [交流点拨]王阳明格竹苦想头疼之例(探讨自己而非探察外物) 探讨:《惠崇<春江晚景>》 合作探究案 (3)科学的格物致知应该是怎样做的? [交流点拨]实验过程和要求:①积极的而非消极的;②有计划有目标。 通过这种科学的格物方式才能得到竹子的有关知识,从而强调了格物致知(实验)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4)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交流点拨]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案 (5)本文论证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 合作探究案 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试列出本文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3.说说本文论证方法并各举一例。 迁移拓展案 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并谈谈我们在个人行动上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课后整理成文。  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拓展迁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