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88226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1266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cover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工作思路 理论联系实际,以课标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教育人为目的,鼓励管理合作为主要方式。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1教育网 三.教材(含练习教辅)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评估作业本和评估卷、省编作业本为主要内容,地图册为辅助,以中国地理知识为主,分为4个单元: 21cnjy.com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从对中国的了解,到对台湾的探究,再深入对中国不同地区地理的认识(四大地理分区);了解生活变化,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调查探究的方法实践。然后是对文明发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对人类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样性的由来: 中国整体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们生活的区域变化———人类文明历史的演进。 21·cn·jy·com 四.重点 第五、六单元 难点 时间紧张,内容多,对教师教学安排整体有难度。探究内容属于新学新教的难点。了解中国整体的地理知识;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变化构成了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进的来龙去脉。 教材重点:掌握中国国土人民、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色; 五. 教学措施: 为了减负增质,完成教学目标。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确目标,上好学好每课,批好做好每课练习,精选精批精讲。练习有重点,有数量质量和统筹安排。 2·1·c·n·j·y 2、因材施教,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后进生鼓励为主,坚持学习不掉队;中等生辅以方法辅导;尖子生鼓励自主学习,挑战实现自我,激趣导疑,合作探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巧设促想,深化内容。发展思维,学会创新,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教学的目的。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21·世纪*教育网 4、利用资源,巧设问题。尽量多地引用课外资源,从生活入手,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本学期每周每班3课时,教学周共18周,共54节课,其中新课教学36课时,作业课4课时,复习课12课时,机动2课时(用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周次 单元 课 框 课序 备注 第 五 单 元 中 华 各 族 人 民 的 家 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 民 辽阔的疆域 1 行政区划 2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 3 第二课 山川秀美 复杂多样的地形 4 季风的影响 5 母亲河 6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分南北 7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8 交流与互补 9 综合探究五 认识宝岛台湾 10 第 六 单 元 一 方 水 土 养 一 方 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 红松之乡 1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2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13 第二课 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 14 富庶的四川盆地 15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16 我国的经济中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