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90913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训练6 边塞战争诗四首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41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训练
  • cover
课时训练6 边塞战争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        。 (高适《蓟中作》) (3)        ,        。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4)岑参在《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中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崔侍御高风亮节,连热海的炎威也随之消减的句子是:        ,        。 答案(1)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2)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3)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 (4)柏台霜威寒逼人 热海炎气为之薄 2.下列关于边塞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B.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 C.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D.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答案A 解析从陈子昂的诗歌风格来看,其不能够算作边塞诗人。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②。 前军夜战洮河③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④。 注①大漠:大沙漠。②辕门:军营的大门。古代作战,多用战车,扎营时常以战车首尾相接,围成栅栏,出入处车辕竖立相向做门,故称为辕门。③洮河:发源于甘肃省临潭县西倾山,经临洮县入黄河。④吐谷浑:古代少数民族部族名,居于洮水西南一带。这里泛指敌军首领。 (1)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边疆将士浴血沙场,首战告捷并生擒敌首的战斗场面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诗歌没有直接描绘将士战斗的场面和精神气概,而是通过侧面表现。“红旗半卷出辕门”,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行军的情景,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就在行军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这样的侧面描绘及渲染,使全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解析细读全诗可见,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战斗,而是通过描写行军情景侧面表现的。要抓住“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等词句重点分析。 (2)这首诗描写了沙漠怎样的风光 景物的描写在这首边塞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诗人写出了浩瀚大漠,一望无际,惊沙扑面,日色无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衬托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解析解答本题的要领是领会首句所描绘的景象。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诗歌一、二两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 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 请简要分析。 答案(1)时间顺序。营造出一种阔大、静谧的意境。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境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边境的夜晚格外静谧;从日落到星出星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 (2)“候”字用得好。“候”是“等候”的意思,表明连营军士准备就绪,只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候”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体现了连营战士大敌当前从容待敌、无所畏惧的气概和风度。 三、语言运用 5.毕业在即,同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