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93565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唐诗宋词选读》同步备课 专题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264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侄孙,蓝关,迁至,新沂市,专题
  • cover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重点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难点 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法 点拨、 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 二、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研读文本?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 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提示:结构与内容)?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 “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