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05426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元月调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442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6-2017,学年
  • cover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大学者,他的《人间词话 》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极有价值的著作。《人间词话》虽是词论,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逸出词的范围,而具有普遍性的诗歌美学意义。尤其是王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意境思想之集大成者。王国维吸收、学习了德国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尤其是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把它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境界”说便是这样的产物。 “境界”(也可称之为“意境”)是在内心和外 物相契合的基础上,诗人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画面。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境界”(意境)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并非从叔本华美学中来的,也并非王国维的首创,而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早已有之的。在诗学范围中,金圣叹批评杜诗,偶尔用过这个概念。叶燮和刘熙载也都在其诗学论著中使用过它,但都较为零散,且并未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王国维之所以堪称“境界”说的“集大成者”,在于他将“境界”从诗的功能论上升到诗的本体论,同时又予以系统的理论构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篇即称:“词以境界 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惟是词,这也是王国维对诗的根本看法。他认为自己“拈出”的“境界”,比严羽的“兴趣”和王士祯的“神韵”更能说明诗的本体。 “境界”并非仅指景物画面, 同时也指诗人的“真感情”。在“境界”说中,王国维反复论述了“心中之境界”,使诗歌创作鉴赏不只停留在状物写景。他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特地指出了“境界”也包括“真感情”这个方面的内涵。 何者为“有境界”?何者为“无境界”?在 王氏诗学中,“不隔”与“隔”是关键的分野。在他看来,诗词“不隔”,方可称为“有境界”。王国维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称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两句,妙处唯在不隔。”在王氏看来,自然天成者“不隔”,而镂金错采者为“隔”。“不隔”的作品,还应是“语语都在目前”,意象鲜明生动。所谓“有境界”的诗词佳作,便应是“不隔”的。 王国维的诗学,当然还有很丰富的内容 。但最突出的便是“境界”说,这里只阐释了其中最主要的内涵,大致可以看出其在中国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近代美学性质了。 (摘编自汪涌豪、骆玉明《中国诗学·第一卷》) 下列对“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境界”是产生于诗人内心和外物相契合基础上的,带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自然、人 生画面,它是诗人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 B.“境界”这一概念,并不是王国维首创的,也不来源于西方哲学,而是来源于中国古 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只是历史上的论著使用得比较零散。 C. 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是其吸收借鉴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使之与 中国本土古典诗学传统结合后的产物。 D.“境界”不仅是词范畴的理论,也是诗范畴的理论。有无“境界”是王国维评判一首诗词品格高低的标准。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王国维对意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将历史上散见的“境界”理论加以系统的整 理建构,并使之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B.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尤其是他提出的“境 界”说,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