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2735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课件+练习):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份打包)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4609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份,变迁,活的,社会,近现代,中国
    单元综合测评(五)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 “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导学号:14330123】 A.西餐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流 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解析】 鸦片战争后,天津、上海都是近代沿海通商口岸,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故B项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 B 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解析】———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易服;“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 【答案】 B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导学号:14330124】 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 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 D.中国服饰已西方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服饰沿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 【答案】 C 4.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 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 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 【解析】 这首近代上海歌谣意思的是:上海潮流更新换代很快,乡下小姑娘好不容易学到了,却已经不再流行了。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故A项正确;小姑娘学到的时候,潮流已经变了,说明变化快,故B项正确;乡下小姑娘拼命学上海样,说明城乡差距大,故C项正确;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5.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评论反映出(  ) 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人们仍然用封建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来看待近代工厂的女工。女人到工厂工作与男女之间的平等的实现不是一个意思,故A项错误;近代工业出现后,女人去工厂做工,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看不惯,说明是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出现雇主与雇工的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报刊业本身的发展,更不是近代工业对报刊业的促进,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6·浙江严州中学高二模拟)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  ) 【导学号:14330125】 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①④是伴随外来侵略而进入百姓社会习俗之中的,②③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 【答案】 D 7.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