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15108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课件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527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平
    课件26张PPT。第16课 告别“雅尔塔”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内容标准】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内容。 2.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3.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 4.通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掌握改革类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    1.联系所学有关于苏联的历史,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3.通过图片和录像,知道苏联解体和独联体成立的经过。  4.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势,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各个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核心是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打破了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结束了“两极”对峙的局面。本课的主题是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书面的形成。教材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介绍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改革的基本情况;第二子目“苏东剧变”介绍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并从中总结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基本情况以及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式,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各个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并从中总结历史教训;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兴趣,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帮助 学生理解中,要强调苏联的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制度不先 进,而是经济的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 歧,最终改革失败导致了解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重要性以及从苏联解体中总结历史教训。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了解改革前的苏联状况,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分析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内容。 3.通过课本的思考题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四、教学过程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 ———背景 2.如何改革? ———措施 3.效果如何? ———影响为什么改革?(背景) 1964年10月,勃列 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 一书记。为什么改革?(背景)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如何改革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思想界混乱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如何改革想一想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 哪些经验教训? 1.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搜集的材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通过图片和录像,知道苏联解体和独联体成立的经过。 2.通过思考题分析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二、苏东剧变说一说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搜集的材 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八一九事件”(1991、8、19—21)叶利钦掌权苏联解体,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进程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独联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