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8112

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 论民本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49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版,必修,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 cover
第11课 论民本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粢盛(  )   ②圹(  ) ③鹯(  ) ④弃甲曳兵(  ) ⑤庠序(  ) ⑥孝悌(  ) ⑦鸡豚(  ) ⑧狗彘(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艾 ②爵 ③王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词语解释 ①牺牲:_____ ②无失其时:_____ ③为渊驱鱼:_____ ④庠序:_____ ⑤孝悌:_____ 4.名句默写 ①民为贵,_____,君为轻。 ②得天下有道:_____,_____; 得其民有道:_____,_____; 得其心有道:_____,_____。 ③谨庠序之教,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①为丛驱爵者(通“_____”)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___”,道路) (2)古今异义 ①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②河东凶亦然 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_____今义:_____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古义:_____今义:_____ (3)一词多义 ①王 ②治 (4)词类活用 ①树之以桑:_____ ②虽欲无王:_____ ③衣帛食肉:_____ 2.虚词 ①于 ②以 3.文言句式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_____ ②树之以桑:_____ ③未之有也:_____ ④莫以告:_____ 4.翻译 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译文:_____ 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译文:_____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 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 二、深层探究 1.孟子民本思想有何进步性? 2.孟子民本思想有何局限性? 三、技法迁移 比喻论证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21·世纪*教育网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说理,比喻评价。 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版权所有:21教育】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运用示例: 比喻描绘 示例: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比喻说理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槃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比喻评价 示例: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