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9223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0014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联考
  • cover
2016-2017学年度“晋商四校”高二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单位:平遥中学祁县中学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1卷,第I卷为选择题(48分),第1I卷为非选择题(52分)。 第|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1.《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 题目要求的。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A.兵广粮足 2.《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治人民 之道用“刑”。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说明先秦时期 A.礼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制规则 B.法对平民的约束力不大 C.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D.儒家思想实际上居于统治地位 3.《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 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 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社会的剧烈变动 4.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 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 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 2016-2017学年度“晋商四校”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6.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 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宣扬君权神授 C.祭祀天地神祗 D.报答天地之恩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 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 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C.风俗画和文人画 D.元曲和傩戏 8.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 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 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 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三言二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