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2243

人教版新版七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0张)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506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30张,交融,民族,北方,政治
  • cover
(课件网)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表 魏 蜀 吴 263年 西 晋 266年 280年 十六国前秦曾短期统一 316年被匈奴所灭 东晋 317年 383年淝水之战 420年 宋 齐 梁 陈 439年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581年 隋 589年 北朝 南朝 政权分立,战乱频繁(尤其是北方)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交融主要以汉族为中心。普遍情况下,民族交融就是: 1、从经济角度讲,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向定居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社会形态角度讲,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角度讲,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民族交融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已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耕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已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边境汉人《放牧图》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因为战争流传下来的诗歌,最早使用鲜卑语演唱,后来被译成了汉语。 木兰 北魏骑兵俑 鲜卑族,兴起于我国东北地区,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能捕捉六畜,善骑射。 386年建立北魏,都城为平城。 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族泥人出土物 面对民族交融的趋势,孝文帝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呢?如果你是当时的孝文帝你会怎样做?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的封建社会 先进 北方少数民族(胡)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游牧) 相对落后的奴隶社会 相对 落后 民族状况比较表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五岁即皇帝位。自幼由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由于冯太后是汉族人,对孝文帝从小就实行汉化教育。所以孝文帝自幼就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内容: ﹙1﹚、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 请结合材料分析迁都原因 ①《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②当时流行的歌谣: 纥干山头(在今山西大同市)冻杀雀, 何不飞去生处乐! 平城 洛阳 ③ 提示: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等方面考虑 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1、地理环境的恶劣 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4、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二 鲜 卑 姓 汉 姓 拓 跋 元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 赖 贺 独 孤 刘 贺 楼 楼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 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 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 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材料六 孝文帝还延用了汉族的门阀制度。他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按门第分成4等,并按照门第等级,来确定官职的高低。这套制度在北朝一直沿用,从而形成了关陇氏族和代北氏族两大门阀集团。 材料四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