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771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课件(25张) (2份打包)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7907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市场经济,2份,25张,课件,教案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一天,大队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一件节日的盛装。可是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马上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 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 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 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 (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4】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